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中小企業 “專精特新”發展的意見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訂:
- 2020-06-24 16:27:25
摘要: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中小企業是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促進經濟增長、推動創新、增加稅收、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作用舉足輕重。加快中小企業發展,是建設制造強省、發展實體經濟、培育新動能的重要支撐。為貫徹中央及省委關于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決策部署,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支持,現就進一步推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0年,“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10億元以上“行業小巨人”1000戶,并認定“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00臺?!皩>匦隆敝行∑髽I研發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不斷提高,創新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三)強化載體建設。依托工業園區、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和產業集群專業鎮等載體,提升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塊狀”發展水平。大力推進合肥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建設。鼓勵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園區)建設標準化多層廠房,降低政府投資建設的工業標準化廠房租金。每年培育認定1家融資服務機構、1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或工業設計中心、1個專業協會“五個一”公共服務體系。
(四)提升質量品牌。引導企業牢固樹立質量第一意識,積極采用卓越績效、六西格瑪、精益生產等先進質量管理模式,提高產品質量。推進企業對標生產,支持企業主導制定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和安徽工業精品培育提升行動,引導企業大力發展智能、環保、健康產品,每年培育認定省級新產品50個。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施商標品牌發展戰略,建設商標品牌公共服務平臺,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建馳名商標、省名牌產品,申報中華老字號、安徽老字號,開展境內外商標、地理標志和農產品商標的注冊和維權。
(五)完善服務體系。加快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立覆蓋全省的網絡化、智慧化企業服務平臺。推進服務平臺專業化、品牌化建設,建立健全評價和激勵機制,重點培育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80個。
(七)促進協作配套。鼓勵大型制造企業、互聯網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開放或合作共建制造業創新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高端裝備使用、原型設計開發、生產工藝咨詢、產業鏈配套等服務。鼓勵“龍頭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暨展覽會等大型展會。認真落實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通過預留采購份額、實行評審優惠、鼓勵聯合體投標和分包等措施,提高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能力。
(八)提高管理水平。加強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教育培訓,依托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商會等開展精準化的理論、政策、科技、管理和法規培訓,全面增強中小企業高管發現機會、整合資源、創造價值、回饋社會的能力。每年評選全省制造業優秀企業家1000人次,組織一批“專精特新”領軍企業家赴德國、日本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管理經驗,培養一批具有全球戰略眼光、市場開拓精神、管理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企業家。鼓勵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升技工隊伍素質,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企業技工隊伍,廣泛開展職工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活動,每兩年評選100名安徽省技能大獎獲得者、50萬元。對在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每戶給予一次性獎補100萬元、3年期及以上業務,按照融資規模500萬元。設立并運營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主要投向“專精特新”等優質中小企業。各地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
(三)優化金融服務。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大力推廣“稅融通”、續貸過橋資金及新型政銀擔業務等金融創新產品。開展應收賬款融資,推動供應鏈核心企業主動確認中小企業應收賬款,擴大應收賬款融資規模。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庫,定期向銀行等金融機構推介。每年推動2018年30日
1
各市要結合實際制定“地方版”和“加強版”政策措施。 | 各市人民政府 |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 | 8月2 | 指導各市開展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每年培育入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00戶左右。 |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 各市人民政府、省財政廳等 | 每年年底前 | ||||||
30個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基地。 |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團省委等 | 每年年底前 | ||||||||||
200家,完善政策咨詢、創業創新、知識產權、投資融資、人才培訓、市場研發、財務指導、信息化服務等各類服務功能。 |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 省財政廳等 | 5 | 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企業技工隊伍,每兩年評選100名安徽省技能大獎獲得者、6 | 設立并運營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 | 省投資集團、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 省政府金融辦、省財政廳、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等 | 7 | 每年推動8 | 建立和完善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運行監測體系,加大對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推進工作的督促檢查。 |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 省統計局等 | <span "="" style=";padding: 0px;list-style: none;font-size: 16px">2020年年底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