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生態環境治理的思想指引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訂:
- 2020-06-17 16:30:14
摘要: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之一,就是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因此,加快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新時代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目標、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作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有機組成,以及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揭示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體現了一種經濟生態共生互動的全新形態。
第一,“兩山”理念是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創造性,在于突破了兩種固有的傳統環境經濟觀念:一是以“綠水青山”為代價換取“金山銀山”的索取式環境經濟觀;二是在“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中做適度取舍的折中式環境經濟觀。“兩山”理念開拓出一個“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的本體論轉向,顛覆了傳統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對立局面,樹立起一種不同以往的思維模式和認知范式。“生態”的內涵在此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延拓,不僅指自然生態、文化生態、產業生態,更進一步以生態的觀念統籌聯動經濟、社會、文化系統中的各個要素和環節,使之和諧共進、協同發展。這與我們黨十八大以來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一致的。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我們黨在認真反思和深刻總結過去粗放式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正確選擇,是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根本要求。
踐行“兩山”理念就是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其中,綠色發展是根本,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創新發展是動力,創新環境治理體制機制、創新污染防治技術以及環境監測手段等。協調發展是保障,協調生態環境保護相關部門的權責利,協調區域污染治理與生態補償機制,協調環境管理的各方面、各環節、各步驟。開放發展是手段,積極開展國內環境治理經驗交流,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環境技術,同時鼓勵中國環保產業走向國際市場。共享發展是目標,探索實現區域之間、個人和團體之間共享環境治理收益。這就要求將“兩山”理念、五大發展理念滲透到生態環境治理的各個領域、落實到生態環境保護的各個環節。
第二,“兩山”理念是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行動綱領。“兩山”理念有助于指導更好地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要樹立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的理念,自然生態是有價值的,保護自然就是增值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的過程”。此時的“綠水青山”不僅是客觀自然環境的“綠水青山”,還包括了自然資產、生態產品與生態服務等“自然資本”。這就將環境與經濟由原本的此消彼長轉化為協同互化的關系。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要求。因此,用“兩山”理念指導生態環境治理,有助于對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永續利用。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濕地、海洋等自然生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統籌人口分布、經濟布局、生態環境保護,通過生態系統主體功能區規劃,嚴格實施環境功能區劃,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提高生態服務功能。
第三,“兩山”理念為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制度建設是推進國家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保障。踐行“兩山”理念,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加強制度保障,使之成為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框架。這要求建立科學規范、覆蓋全面、體系嚴密的環評考核評價制度,引導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形成正確的政績觀;建立歸屬清晰、權責分明、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科學評估各地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資本;建立公正嚴明、設計合理、一究到底的離任審計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負有責任的領導干部嚴肅追責;建立全國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讓生態環境治理有理有據。
此外,生態環境作為典型的公共物品,其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決定了部分生態產品及服務只能由政府統籌安排和提供。其中,環保投資是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資金保障。2001—2017年,我國環保投資總額由1106.7億元增加至9539億元,占GDP比重由1.14%提高至1.15%。隨著公眾對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逐漸提高,環保投資需求也日益增加。這正是在保護“綠水青山”的同時,倒逼企業轉變生產方式,創造了“金山銀山”,并讓“金山銀山”的保值和增值過程更加綠色化、可持續,最終換取更多的“綠水青山”。
第四,“兩山”理念為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路線圖。“兩山”理念旨在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從生產到消費全過程、全領域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首先,倡導綠色消費,大力宣傳體現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消費理念,形成全社會崇尚綠色循環低碳消費的良好氛圍,從需求端倒逼產業綠色轉型。其次,推動綠色創新,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通過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另一方面,以制度創新促進綠色創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生態產品和生態服務的供給水平。最后,開展綠色生產,實現全過程治理。加快推進能源結構的低碳化、綠色化,產業結構的綠色化,監管制度和標準體系的綠色化,同時建立源頭防控、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并重的全過程治理。
總體來看,踐行“兩山”理念,就是打通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實現自然資源向自然資本的轉化,以市場效益反哺自然環境,達到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良性互動。這一理念對于新時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