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與強者共舞的長三角“插班生”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訂:
- 2020-06-12 16:24:38
摘要:
5月29日,大眾汽車集團和江淮汽車集團簽署協議:大眾汽車將投資10億歐元,獲得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一天,大眾汽車集團還宣布,向電池生產企業國軒高科投資約11億歐元。
江淮汽車和國軒高科的總部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此舉意味著,今年內,大眾將要在合肥投資21億歐元。專家分析,即將問世的“江淮大眾”將成為大眾在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基地,安徽省有望成為中國電動出行的產業基地之一。
一個月前,4月29日,“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帶著70億元投資,將總部落戶合肥。蔚來CEO李斌稱:“這是雙方的合理選擇”。他表示,蔚來將助力合肥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形成全球創新引領能力,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為長三角區域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5月8日,合肥1126億元大項目集中開工,包括蔚來中國總部、長鑫333億元項目、中關村、空港醫院均出現在開工名單中。其中,合肥空港集成電路產業園占地面積約8000畝,依托長鑫存儲致力于打造產城融合的國家存儲基地、世界一流的存儲產業集群,重點規劃建設電子化工材料集中區。
江淮大地呈現出萬馬奔騰的火熱和朝氣。其中,既有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的韌勁,更有安徽這個長三角的“插班生”絕不做“差等生”的氣魄。
一體化發展需要“排頭兵”
“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個名稱本身就帶有明顯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對此,安徽勝華波汽車電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偉興感受尤為深切。
七年前,張偉興所在的公司從上海轉移到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的蘇滁高新區,由此步入發展快車道。“長三角一體化給我們帶來了新機遇,研發中心在上海,總部和模具加工在浙江,生產基地在安徽,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客戶不斷擴大。這段時間,上海等地的車企紛紛找我們合作?!睆垈ヅd告訴記者,公司決定追加投資進行二期建設,投產后年產值可達15億元。
如果說這家企業有著鮮明的長三角一體化印記,那么,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作為蘇州工業園區走出江蘇省實行市場化合作共建的第一個開發園區,則是安徽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排頭兵”。
落戶蘇滁高新區,除了滁州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和較低的土地成本組成的“基礎引力”外,讓張偉興意外的是,作為第一批入園企業,勝華波從一開始就享受到“一站式服務”的便捷。
記者注意到,高新區的審批章上有個不太醒目的“2”字,被稱作“二號章”。蘇滁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趙永賓介紹:“借助‘二號章’,重點涉企市級審批事項全部下放至高新區,很多企業的審批手續在一天內可以辦結?!睘榱藢崿F“園區事、園區辦”,安徽省在國土、規劃、環保、建設等方面賦予高新區省轄市經濟管理權限?!拔覀內娼梃b了蘇州工業園區的成功經驗,讓營商環境處處體現出‘高效’?!壁w永賓表示,目前中新蘇滁引進的工業項目中,長三角區域占比超過70%。
在宣城市,“一根羽毛”的故事廣為流傳。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東南部的新塘街道,有著近百家羽絨企業,羽絨制品占全國市場80%以上。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土地要素稀缺、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新塘羽絨行業面臨巨大的發展瓶頸。從2015年起,蕭山20余家企業選定了安徽宣城作為全新的羽絨產業發展基地,實現“跨界”發展。
新塘“騰籠換鳥”,宣城“筑巢引鳳”。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帶動了交通設施互聯互通、市場資源充分流動,為塊狀經濟良性發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能?!笔捝絽^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
宣城市利用一手牽著浙江、一手連著江蘇的地緣優勢,主動對標蘇浙滬,下出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先手棋”。被列為該市科技創新“1號工程”的宛陵科創城,是宣城市長三角一體化、G60科創走廊建設的重要協同創新平臺,已納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重點協同創新平臺建設。
一體化發展更需要“集團軍”
4月15日,安徽第四批貫徹“六穩”的270個、總投資1523.4億元、覆蓋安徽16個市的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當天,皖江江北、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揭牌。這意味著安徽進一步提升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水平,在深入貫徹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動中部地區崛起等國家戰略方面向前更加推進一步。
“E=hv”,這是愛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假說公式。在合肥市西郊,形如“E=hv”的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如火如荼,不久,這里將建成我國首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實驗室。
400公里外的上海,2019年成立的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與這個實驗室遙相呼應,而中心的籌建人之一,就是中國科大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中心明確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牽頭,以中國科大上海研究院為基礎,聯合在滬相關量子科研力量,推進重大基礎前沿科學研究、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系統集成創新,培育和發展量子信息新興產業,支撐量子信息領域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水乳交融。
2019年10月,安徽省黨政代表團主動赴滬蘇浙開展多主體多領域開放對接,簽署了15項會談紀要和合作協議,帶動市、縣、開發區、企業與滬蘇浙加快合作,達成118個合作事項,總投資近1200億元。合肥、杭州擬共建“智慧城市”和產業園區,滁州、馬鞍山分別擬與南京共建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銅陵正深化與阿里云智慧工業大數據產學研合作。
2019年12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安徽,從一個中部內陸省站到了直接面向世界的改革開放前沿,成為長三角新的“插班生”。
“我們和蘇浙滬的差距很大!”宣城市委書記陶方啟感嘆。2018年9月,宣城調研組赴蘇浙考察?!耙宦纷?,一路對比,無論是發展速度還是發展質量,我們都在后面。真的坐不住。”
銅陵、安慶、蕪湖……各市縣紛紛外出取經,對照先進找差距。
急切,是因為“插班生”安徽不愿做長三角一體化的“差等生”,而是要有“合伙人”的沖勁和擔當。
記者了解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安徽行動計劃2020年工作重點已經敲定。今年,安徽省將實施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重點推進98個都市圈一體化發展重大合作事項和項目。除了推進皖江江北、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高質量發展,啟動建設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產業城建平臺,今年全省還將實施大別山革命老區對外聯通通道建設工程。在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方面,今年將共建杭黃產業合作園。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以來,成果備受矚目。今年,安徽將加快推進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推進能源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設。推進合肥、上海張江兩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共創,實施長三角聯合攻關。
“今年,我們將建立健全長三角跨區域交通等基礎設施加快落地協同會商機制,持續打通省際斷頭路。建設軌道上的長三角,開通運營商合杭鐵路合肥以南段,并全面開工合肥—新沂高鐵安徽段?!笔“l改委主任張天培介紹,為了強化創新能力建設,合力打造科技創新共同體,今年安徽省還將推進安徽創新館和安徽科技大市場建設,推動覆蓋長三角全域的全面創新改革試驗。
風起,鏑鳴。“承東啟西”的安徽,正在發揮“左右逢源”的優勢,既謀一域,更謀全局,在長三角這塊熱土上,與強者共融、共舞、共進。 光明日報記者 常河